您好!今天是日 星期
后台管理 | 网站怀旧

信息公开

立德树人固根本 聚力协同谋发展 ——奉贤区柘林学校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

发布日期:2025-02-24 09:53:33   来源:柘林学校   点击量:


一、指导思想

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、全国教育大会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第五次全会、全市教育大会和五届区委十次全会精神,践行教育家精神,落实“规范管理年”行动;结合《2025年奉贤教育工作要点》,对标《“强校工程”实验校三年发展规划》等文件,进一步梳理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成效与不足,形成任务清单;推进“双新”落实,转变育人方式,培育“五会一有”海塘贤少年。

二、目标定位

1.学校管理。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各项工作,落实“管理规范”行动;巩固“三满意”新成长指数调研“优秀校”成果

2.学校规划。分析学校现状优势和取得成果及发展短板和存在问题,细化发展目标,完善新三年规划的具体措施、达成度指标,使之成为学校发展指南。

3.德育工作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进“六好”新成长班集体建设;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,培育“五会一有”海塘贤少年。

4.课程教学。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,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;坚持以“绿色指标评价”为导向,深化课程教学改革,推进“双新”落实做好“双减”工作。

5.师资队伍。以“林曦行动”、“林进行动”、“林升行动”、“林育行动”项目为驱动,夯实新手教师功底、助力合格教师进阶、增厚骨干教师内功、提升班主任育德技能。

三、重点工作

(一)坚持党建引领,把稳教育发展“方向舵”

1.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、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,全面建立学校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学习机制,继续做好中心组学习,制定《2025年度柘林学校党支部“三会一课”和主题党日学习教育计划》。

2.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。进一步规范学校党组织会议、校长办公会议制度。加强党组织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监督,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学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。强化校长的行政管理职责,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和水平,形成党组织领导有力、校长负责到位、条线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。

3.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政教育。落实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夯实各条线的意识形态责任,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管理,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,控好意识形态风险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依托“老园丁”讲师团,高质量开展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宣讲。

4.注重干部培养,强化管理质效。健全学校干部选拔培养体系,依托区名校长工作室、集团内管理干部跟岗带教机制,培育并选拔“懂教育、善管理、有情怀”的优秀青年干部进入学校管理岗位,充实学校的干部队伍,整体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。

5.聚焦关键领域,促进学校发展。聚焦新课程高质量实施、课堂教学效能提升、学生成长支持、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,力争通过努力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、学生学习负担减轻、学科学业水平进步指数等教学状态方面有明显改善,在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研制、“海塘文化”特色项目、校园文化建设等办学特色方面有明显增强。

(二)立足德育创新,培育时代新人“主心骨”

1.加强德育队伍建设。深化学生全员导师制,建立常态化导师工作机制,提升教师全员育德能力;以“林育”班主任培育项目为驱动,提高班主任的育德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,开展2025年度星级班主任认定工作;扎实推进大思政课教育,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。

2.开展“六好新成长班集体”建设。结合德育品牌项目《立足海塘文化提升学生情感体验》,通过班级文化建设、学生自主管理、家校共育等措施,推进“六好”班集体建设,进一步凝聚班级向心力,发挥班集体育人功能,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

3.加强主题教育活动。丰富主题教育活动,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,推动实践育人。主题教育活动如:3月学雷锋植树节、4月清明节、5月劳动节、6月儿童节;校本节庆活动如:4月读书节、6月艺术节;3年级民防教育、7年级学农实践以及其他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加强校园防欺凌、防性侵、防网络沉迷等专题安全教育。

4.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。改建“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”并定期开放,开展“悄悄话信箱”、“YSD社团”活动,发挥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,加强法制教育。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,改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,利用校外劳动教育资源,让学生走进社会,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,引导学生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,提升劳动素养。

5.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。依托“三所一庭聚合力 柘里守护向未来”党建联盟项目,推动法治教育、纠纷化解、监护督促,积极参与校园治理,协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;积极推进区级课题《“和贤”家校共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》研究,办好家长学校,健全家委会活动,开展《柘林学校“好家长”》评选;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优秀家长代表分享家教经验。

(三)深化课程改革,激活质量提升“新动力”

1.贯通融合打造特色,优化课程体系。根据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 版)》等文件精神,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,推进10%国家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学科项目化学习,丰富“海塘文化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、落实劳动教育课程、优化“毅和”校本课程,确保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。

2.立足课标深化实践,推进“双新”实施。围绕新成长教育理念,以“新课程”“新教研”“新教学”“新评价”为抓手,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,转变教学行为;逐步推进“小主综”“学段衔接”“项目化学习”“数字化转型”“人工智能基础”等项目

3.科学评价减负增效,做好“双减”工作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,根据学校《高质量校本作业管理实施方案》强化校本作业设计,加强作业管理力度,推进校内减负增效;坚持“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、工作日全覆盖”原则,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,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内容、用足空间、用好经费、提升教师能力、加强质量监控,推动课后服务走向课后育人。

4.分层培养激发活力,强化队伍建设。“林曦”“林进”“林升”项目为驱动,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;鼓励教师积极开展“新成长教育”教师行动研究,做好教师研究课题的选题、立项、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;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新成长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征集评选,开展校级论文的征集、评比和汇编活动。

5.推进信息化赋能课堂教学。推进“三个助手”、“星慧源”、“智能评课”等平台资源与技术,开展课程教学、质量分析、课堂评价等教学研究活动,积极探索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研究,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。

6.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。根据《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》沪教委规〔2025〕1 号文件,推进小学“兴趣化”、初中“多样化”学校体育课程改革;开齐、开足体育课,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、2节体育活动课,推进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、1节体育活动课,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;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。加强教育引导,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,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、促进健康、预防肥胖与近视、锤炼意志、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7.做好融合教育工作。利用资源教室开展特殊学生个性化辅导;加强随班就读教师培训,认真做好随班就读学生教学研究;与第三听障中心和柘林卫生院建立医教结合长效机制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教和普教融合教育的局面。

8.做好语言文字工作。开展普通话推广周、作文、古诗文比赛、啄木鸟行动等活动,规范师生用语,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,推动语言文字和书香校园工作的开展。

(四)加强保障护航,筑牢校园安全“防护网”

1.牢固服务意识。积极推送典型先进事例到校、镇微信平台、区教育微网站、学习强国平台等进行宣传;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,如元宵节、三八节、端午节活动以及教职工的读书活动;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理念,听取教职工的意见,把服务工作做实。

2.加强安全管理教育。认真学习《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法规,健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;积极配合公安、交警等部门,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,建立安全管理“一校一策”;组织师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、法治进校园、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;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、科任教师的作用,将安全法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。

3.加强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。改善学校食堂设施与条件,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健全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;严把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关和食堂原材料采购关,落实索证索票、台账登记、“双人双锁”食品留样、餐饮具消毒等管理措施;成立学校膳食管理家长委员会,落实行政人员陪餐制;加强厨房饮用水管理,严防食源性疾病、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;巩固“六T”食堂成果。

4.严格资产财务管理。加强内控管理机制,强化物品管理,严格执行申购、审批、采购、验收、入库、领用、报废制度;规范教育收费;认真及时地做好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;严格财经纪律,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。

5.人事管理。做好相关教师的退休手续办理、全员岗位聘任及相关教师的流入流出、年度考核、教师职称评审教科研成果鉴定、年终绩效分配、教职工体检等工作;做好实名制系统的月报工作,综合季报工作,做好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工作等。

四、保障组织

1.思想保障。深入学习习近平《论教育》思想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、全国教育大会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、十二届市委第五次全会、全市教育大会和五届区委十次全会精神,2025年中共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及奉贤教育工作要点;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学期工作计划,统一思想认识,明确目标与任务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形成齐心协力的局面。

2.组织保障。成立以书记(校长)为组长,副书记、副校长为副组长,部室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;以副书记、副校长为组长,部室主任为副组长,学科组长、年级组长、班主任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学期工作计划的制订、论证、实施、评估等环节。

3.制度保障。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,履行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作决策、抓班子、带队伍、保落实的领导职责,工作计划通过党组织会议进行讨论、修订与完善;行政团队职责分明、责任到人、分工合作;工会做好民主监督作用。逐步完善《工作的宣传制度》《专项经费的监督制度》《联合教研制度》《教职工评价与考核制度》等。

4.资源保障。依托区内外专业资源,邀请专家、名师及骨干教师等来校指导工作;借助区为“强校实验校”发展所配备的指导专家团队,以及学校的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对象等资源,给予全程的跟踪式的专业指导;规范使用第二轮“强校工程”专项经费,加强经费统筹,重点支持学校内涵建设,保障学校课程教学改革、师资队伍培养、特色建设及相关配套设备添置等各项工作的开展,对在推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研组和个人给予奖励,提高经费利用率。

5.评估保障。学校领导小组、工作小组,由教师、学生、家长代表参加的团队对学校的日常工作开展评估与检查,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、修改、完善;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,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,定期召开教代会;严格遵守“三重一大”各项规定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分享到: